本期,宏观面消息偏向中性,归纳起来主要有:1、专项债存量规模扩大,更能撬动基建投资;2、地方债发行量环比放大,有利工程进度提升;3、总理重申“六稳”,就业优先需要发展经济;4、棚改专项债规模增加,后续资金得到保障;
5、中美经贸团队保持沟通,相互“伤害”寻求平衡;6、第二轮批环保督查结束,后期或转战其它省市。相比之下,行业面缺少实质性利好:1、成本上升呼应成材下跌,钢企利润整体收窄;2、区域环保形势严峻,限产已经成为常态;3、社会库存处于高位,消化存量需要时间。4、铁矿等原料价格回落,钢厂生产成本下移。
综合来看,宏观面没有进一步恶化:“稳经济”和“保就业”的“大方向”不会改变,政策性“托底”因素客观存在;更多资金向基建和棚改倾斜,后期有望迎来施工旺季。所以,行情走好有赖于生产方的“自律”:顺应市场,合理定价;
以销定产,控制扩张。具体到当下,本期社会库存继续回落,表明降价去库存有一定效果;区域钢厂抱团挺价,表明当前价格已经触及厂家的“痛点”;只要需求保持现有的强度,厂家限产不停留于口号,市场低位回升仍值得期待——期间会有反复,过程依然曲折。
对于上海市场而言,价格波动空间越来越小:周边钢厂整体强势,市场销售长期倒挂;价格再次下探后,底部得到探明;销量环比呈现回升,市场情绪得到修复——随着时间的推移,看跌预期或逐步减弱。业内人士以为,本期价格没有破位,下周还将寻求支撑:震荡是“主旋律”,突破需要外力。
|